【写在前面】EGFR-TKI药物的出现改变了整个肿瘤治疗的模式,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。一代TKI药物自上市后势如破竹,为肺癌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显著获益,那么TKI药物是否能一路高歌猛进,为肺癌患者带来新的惊喜呢?《医悦汇》特邀请天津市肿瘤医院王长利教授、天津市肿瘤医院尤健教授、北京医院佟宏峰教授进行专访,共同探讨TKI在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前景!
访谈嘉宾:天津市肿瘤医院 王长利教授
《医悦汇》:随着肺癌治疗各类方法的探索,肿瘤诊疗出现了较多不规范现象。根据您的临床经验,目前哪些患者是靶向药物最好的受益人群?
王长利教授:目前靶向药物的应用非常广泛,与此同时可能就会产生滥用的问题。任何一个治疗方式都应该有它的适应症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
对于靶向药物而言,最重要的适应证就是它必须针对有明确突变的病人。其次病人的疾病状况需要相对比较晚期,例如IIIB期或IV期的病人,这类病人如果有突变,会更适合使用靶向治疗。对于早期肺癌病人来讲,病灶较小,即使有病变,也不适合做靶向治疗,因为他的生存质量较好。靶向药物使用十几个月以后,很多病人会出现耐药,而对于小病灶,即便是一年以后,它的变化也不会特别大,靶向药物还未发挥很好作用的时候,耐药就先发生了,所以这不合时宜。早期病人的治疗主要以局部治疗为主,例如手术或者放射治疗。靶向药物的确让病人的生存有了很大改善,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当作救命稻草,不能把它无限的扩大。
《医悦汇》:靶向药物除去在晚期患者中有较好疗效,也在逐步被应用于早期患者的辅助治疗中,您如何看待TKI药物的未来发展?
王长利教授:TKI用于晚期肺癌的治疗的确是收到了很大的效果,从最开始没有突变的病人,到明确靶点突变的病人成为优势人群,靶向药物的治疗越来越精准。
既然TKI在有突变的晚期病人中效果很好,那我们就考虑能不能把这种结果向前推移,也就是说对于手术后临床分期III期的病人,使用TKI会不会有好的效果呢?以往III期病人的生存、预后较差,治疗上存在很多困难。尽管在这之前欧美做了很多研究,但是都没有很好的结果。去年中国学者有两项研究,全部获得了突破性的成就,改写了以往对于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的被动局面。
从这两个研究里面可以看到,对于III期病人,如果病人携带有基因突变的话,给予辅助靶向治疗,是获得生存获益的,无病生存时间能够明显获得改善,但OS还在观察中。但是即使OS相同,这种方式已经使病人已经获得了无病生存时间获益,对病人来讲就是多了一种选择。对于术后临床分期III期、携带有EGFR基因突变的病人,使用TKI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应该是合适的,但只是建议对于临床分期III期的病人可以考虑使用TKI!